2019年,與日本企業相關的併購案件數量較上年增加6.2%,達到4,088起,連續3年創歷史新高。大型企業頻繁收購擁有獨家技術的創新企業,對那些後繼乏人中小企業的 “事業繼承型” 收購也有所增加。據統計,以創新企業為對象的併購達到1,375起,占總數的三成以上。大型企業為了創設新業務,不斷地投資擅長於汽車自動駕駛、活用IT服務 “金融科技” 等下一代技術的企業。在中小企業缺少繼承人的背景下,企業主及社長出售一定規模股份的情況也引人注目。
日本企業大規模開展海外併購,一是國內市場飽和,各企業紛紛透過兼併等方式,吸收開拓國際市場,將跨國經營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二是企業把吸收國外新技術作為兼併重點,幾乎所有被兼併企業都擁有眾多專利或高端技術。三是一些大企業借助海外兼併實施企業結構調整,例如: 日立製作所出資7,000億日元收購了瑞士大型機械公司ABB的配送電的案子,同時又將本公司內的車載導航業務出售給了法國企業,說明日立公司致力於在世界電力、機械市場上站穩腳跟。在全球產業變革的大形勢下,日本傳統製造業面臨的國際環境正在發生劇烈變化,為了在競爭中贏得優勢,一些大企業紛紛將目光瞄向國際先進技術和增長性的市場。
另一方面,日本廣泛對外投資的同時,也給海外投資者創造了眾多的企業併購機會。
據日本中小企業廳統計,日本中小企業中超過70歲的經營者高達245萬人。預計到2025年,日本因為無人繼承導致企業廢棄而產生的經濟損失高達22萬億日元。而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日本處於15-60歲的人口自1993年達到頂峰狀態的8040萬人後一路下滑,如今僅剩6850萬人。照此趨勢,預計2040年該資料將進一步減少2600萬人,至5400萬。這一現象意味著日本潛在勞動力水準的大幅下滑。
近年來,台資企業也頻頻向日資出手,2016年鴻海集團收購夏普66%股權,2017年協禧收購三菱電機企下子公司擴展日本散熱風扇市場,2018年聯電收購富士通的晶圓廠,2019年華邦電集團收購松下半導體,同時又有鴻海集團收購東芝PC事業部,今年鴻海集團通過夏普收購NEC的商用顯示器事業66%,成為全球第三大商用顯示器供應商。
然而機會往往與挑戰並存,韋萊韜悅併購與員工政策管理諮詢總經理周淑媛從多年參與專案的經驗出發,總結出9點在日本企業併購中常見的挑戰與對策,尤其是與日本企業合資成立新公司時,包含員工移轉、關鍵人才等話題,與讀者分享韋萊韜悅對日本市場特有的人力資源併購觀點,歡迎於右側登錄免費下載。
若您希望進一步了解企業併購策略與作法,歡迎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