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回主要內容
main content, press tab to continue
觀點分享

老舊系統不是IT問題,而是資安折舊問題

2022年6月23日

老舊的軟體系統是整體供應鏈的議題,環環相扣且短時間難以解決克服,超過單一企業可承受風險的範圍。隱藏性資安折舊議題提醒企業財務長此問題的嚴重性,並進一步與資安長建立對話的橋樑。針對大型製造業或金融服務業,管理資安風險須同時進行財務面與技術面評估,以因應無法預期或難以估計的營運衝擊。本文將從風險管理角度探討企業應如何面對老舊系統複雜而難解的問題。
Cyber Risk Management
N/A

2022年1月,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正式發佈半導體晶片設備資安標準(SEMI E187)。在全球SEMI會員努力下,歷經三年、三輪投票中上百個問題答辯終於定案。到底,SEMI E187欲解決何種資安痛點?

設備折舊須考慮資安

老舊系統(Legacy Software)為半導體業者共同的痛點。即使硬體沒有問題,但因為軟體年限到期,無法支援最新修補程式,就會出現軟體業界常見的產品生命週期結束(End of Life,簡稱 EoL)或服務支援終止(End of Service,簡稱EoS)。偏偏,在以往軟體產品買斷的銷售模式,隨機安裝的軟體到了EoL仍然可以正常操作,主管認為設備功能上沒有問題,不需要換新。

問題是,半導體設備硬體的生命週期長達三十年之久,設備機台的資安折舊(Cybersecurity Depreciation)問題不容忽視。通常,半導體廠機台至少安裝二十個以上版本作業系統,平均每年有一至二個作業系統面臨到EoL問題。自2001年上市,Windows XP於2014年終止修補程式(Patch)更新的服務,但仍然搭配半導體新機台出貨。其他的作業系統EoL更短,平均四至六年之間便停止更新服務。因此,半導體設備硬體尚未折舊,甚至有很高的殘值,就事先面臨作業系統的折舊問題。

設備資安是供應鏈問題

設備資安問題不是單一企業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跨部門跨企業行動。除了作業系統,還有在半導體設備供應鏈的應用程式業者。SEMI E187涵蓋機台的端點防護、作業系統、網路安全,以及資安紀錄檔與監控,這些都是過去半導體機台的系統與應用程式長期忽略的資安議題。為了促使新機台強化資安,SEMI E187 從半導體資安採購規範著手,期盼帶動設備商在新機台研發時就納入資安議題(Security by Design)。

針對仍在使用年限的機台,內含的老舊系統該如何處理?這些缺乏資安防護力的設備,僅允許機台與機台連線的白名單(Whitelist)或許是個權宜之計。簡單來說,白名單就像是通行證,只允許機台連線事先核可的網路,駭客無法因此直接連線到外部網路。倘若將白名單安裝在這些機台,軟體更新可能會把這些設定回到原廠設定值,而清除白名單設定值。如果為這些機台安裝防火牆,就可以在防火牆設定白名單,以達設備存取控制之效。等到採用SEMI E187新機台逐年上線,有助於已達折舊年限的防火牆逐步淘汰。

工廠資安是跨部門議題

SEMI E187推動不會只有採購部門的責任。企業內部導入過程就像是這個標準制定的縮影。三年三個草案版本,全球會員回饋意見達上百條問題。企業導入需要整合不同部門的意見,從設備管理者、IT或資安、採購、產線資安等。設備管理者認為設備資安不是他的職掌或績效指標KPI,但IT 或資安認為生產設備資安不是由他們負責,採購希望IT或資安提出設備資安規格。這個關鍵性資安議題容易成為公司內部三不管地帶。從設備資安採購角度,E187為半導體設備供應鏈管理訂下全球性合規的基礎。

無毒證明為第一步。國際半導體設備業者,目前正在討論如何導入。某些業者一開始就參與標準的討論,在三年間將會議問題帶回企業內部討論。由於設備資安在設備業者也是跨部門問題,他們不同部門的出席代表有助於在會議中搜集客戶意見。自2018年以後,他們客戶已經逐步要求設備出廠要提供無(病)毒證明。就算是E187簡化為設備無毒證明,至少設備業者與他們的客戶達成共識的第一步。

資安險成為資安風險管理的絕佳利器

針對大型製造業或金融服務業,管理資安風險須同時進行財務面與技術面評估,以因應無法預期或難以估計的營運衝擊。隱藏性資安折舊議題提醒企業財務長此問題的嚴重性,並進一步與資安長建立對話的橋樑。老舊的軟體系統是整體供應鏈的議題,環環相扣且短時間難以解決克服,超過單一企業可承受風險(Risk Acceptance)的範圍。由於老舊系統也影響工廠的關鍵性設備,企業很難完全規避(Risk Avoidance)其系統性的風險。面對老舊系統複雜而難解的問題,除了承受及規避風險以外,企業紛紛採取其他風險管理措施,主要透過保險進行風險移轉(Risk Transfer)及風險抵減(Risk Mitigation),早已成為許多跨國企業(含以台灣為基地)現行實施的實務做法。資安險除了包含完善的承保範圍,並提供緊急應變、搶救與復原專家資源,成為資安事件發生時,企業執行資安風險抵減的最佳後盾。

本文同步刊載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英文版刊登於SEMI Standards Watch。欲進一步了解資安保險及資安風險管理應對策略,歡迎聯繫我們。若您希望進一步了解資安應變力與數位韌性,歡迎與我們聯繫

Related content tags, list of links 觀點分享 網路風險管理 台灣
Contact us